400-138-8181
新闻中心

努力把握电力行业的新特点

日期:2021/10/21 点击次数:780    

有一个值得观察的角度,即是电力技术装备的发展,尤其是新能源发电的兴起,直接推动了电力电网形态改变,虽然这种改变不是剧烈的,但演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朗。那么,是什么样的新特点在驱动这样的改变,研究团队认为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原因。

一是电力通断器件的时间极小化和切片化。现在无论是光伏、风电、储能还是电动汽车,都离不开IC半导体和功率半导体的支撑,自肖特基发明二极管以来,电能的通断,逐步从秒级缩小为毫秒级、微秒级甚至更低,各类电能的交直变换成为可能。本质上是材料基础科学的进步,可以在时间维度上,使用功率半导体将电能进行切片化,使用IC半导体进行重新组合处理,实现各种功能,将过去铜铁电网将变为半导体电网。这种改变对电网发展的影响是根本性的、颠覆性的,不仅带来了电力电子装置的升级换代,也带来了电网的柔性化发展。

二是电力数据获取处理的极大化和智能化。通讯技术、传感器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的等技术的发展,将提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智能化,对应的底层技术一是硬件层面,各类传感器、存储器能够获得大量的数据,二是软件层面,注入了先进算法的编程方面的进步。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,因为竞争和监管的压力会倒逼电力管理的范围尺度进一步细化,而管理者的精力和能力有限,进一步会促进电力行业的数据孪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。

三是电力能源设备的成本极低化和溢出化。这一特征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,第一,中国电力设备市场巨大,前期利润可观,很多中小设备厂家积极参与竞争;第二,创新力强的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,能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、消化、吸收和再创新,逐步实现大部分设备自给自足;第三,一旦某项技术突破,形成外溢,在产品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,已由技术比拼转化为成本比拼,电力设备普及较快,不但促进了国内设备的更新换代,产能也溢出到国外,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它国家的电力建设成本。

以上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,能源和信息在时间维度上的极小化产生了大量切片,而对大量切片的管理和处理,则需要大数据的采集、存储、处理,衍生出5G通讯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等新技术。前两者仅是技术设备的发展,但能否真正形成商业价值闭环、市场普及、产业进步,则需要一个强大的驱动力,而我国的工业化就是这个驱动力的来源,我国发挥了完备工业体系、多重资源渠道、大量理工人才、巨大电力装备市场等优势,驱动了电力产业链的高效整合,实现相关装备成本下降,生产出很多性价高的装备,并将产能溢出到国外。

电力技术很多底层技术的发端来自于发达经济体,在这个过程中,我国具有比较优势,并进行了二次创新,通过市场和成本降低,获得大量的应用和商业化普及。但今后很难再有这样的优势,中国电力行业要有自己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,这是应该提在奔向第二个百年目标道路上的重大命题。

地址: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建章路街道启航馨苑10号楼9楼
400热线:400-138-8181   座机:029-81100696/84514579   传真:029-81100363   企业邮箱:htje-ht@htje-ht.com

 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234号   陕ICP备2022014063号-1  Copyright 陕西华添聚能科技有限公司

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